刘萧无
   刘萧无 (1913年8月19日2004年1月9日)。生于北京,北京人。中共党员。私塾文化。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,历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团文美组长,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创作组长、政治指导员,晋察冀二分区冲锋剧社社长,延安教导旅红星剧社社长,解放军第六军宣传科科长、文工团团长、文化部部长,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文艺处长,新疆文联副主席、主席、党组书记,新疆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。全国文联第三、四届委员,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。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。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

他先后创作了《我们的乡村》、《两年间》、《丰收》(合作)、《五九》、《夜》、《斗争三部曲》、《溪涧洪流》(执笔)、《劫后》、《往哪里去》、《李殿冰》等10多部大型话剧及独幕剧,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寇、保卫家园的信心和斗志。尤其是取材于晋察冀边区民兵英雄事迹的大型话剧《李殿冰》的创作,更是受到了边区军民的广泛赞扬,被誉为实践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的一个成功范例。1950年春,抵达新疆仅半年,他就根据"伊吾保卫战"的英雄壮举,创作出了大型话剧《伊吾四十天》。1954--1955年间他又根据在南疆调查民间文艺时收集到的素材,创作了大型歌剧《渭干河》。1956--1957年,他根据克拉玛依矿区火热的开发生活,创作了一组以"克拉玛依散记"为总题的散文特写。到自治区文联工作以后,繁忙工作之余,他创作出了电影剧本《远方星火》(合作)和大型历史剧《解忧》。

粉碎"四人帮"以后,被迫搁笔10年之久的刘萧无同志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勃发期。除剧本《解忧》经过重新修改正式发表外,还创作了电影剧本《乔蛾》,作了《<穆天子传>今译》,以及一大批小说、散文、报告文学和旧体诗词。1983--1984年间,他以古稀之年,怀着对新疆石油工业的拳拳之心,再一次前往克拉玛依深入生活,陆续发表了10余篇散文及报告文学。1985年7月离休后,他依然笔耕不辍,创作了散文、随笔100余篇,旧体诗词600余首。他解放后的主要创作成果,先后结集为《克拉玛依散记》、《一棵石榴树的国王》、《从天山脚下开始》、《油龙鳞爪记》、《磐石集》、《刘萧无诗词选》等六本。

 

代表作品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[关闭该页]
Copyright © 2011-2015灌天艺术网 版权所有